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祖生育習俗:送雞米

早期西方醫療知識不普及,生育的風險高,婦女產後調理是家中的大事,馬祖地區會在婦女懷孕期間,就開始準備老酒、養雞,以備烹調婦女產後蛋酒、紅糟雞、寶圓湯等滋補料理的食材。

根據97年連江縣民俗及有關文物普查計畫報告書指出,早年馬祖地區有「送雞米」的習俗,婦女外家會在女兒懷孕時開始釀製老酒、養雞,等到婦女生產時,就能用酒、雞蛋、雞肉為女兒調理身體;傳統上,外家送雞米只送一男一女兩胎,但若經濟許可,每胎都送也無不可。

不過,現在馬祖地區有不少婦女在臺灣生產後,選擇到月子中心坐月子,「送雞米」的習俗也轉變以送紅包代替,早年送紅布袋、雞籠子的景象已不復見。

基本資訊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早年馬祖地區的外家得知女兒懷孕就開始釀製老酒、養一窩小雞,待至生產時,酒熟、雞大外加有蛋。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馬祖藝文協會(2009)。生命禮俗普查表。97年度連江縣民俗及有關文物普查計畫(信仰、生命禮俗)成果報告(頁414-465)。連江縣:連江縣政府。
  • 所屬族群說明
    閩東
  • 舉行時間
    村民坐月子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