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鴉片憶往-國民記憶庫

文化部於102年推動「國民記憶庫」計畫,以「個人小敘述匯聚成國家大歷史」的理念,鼓勵全民共同參與說個人生命記憶、分享自己的故事,期能從相互認識與瞭解,連結人民向心力與對臺灣這片土地的認同感。

此影片取自於「大壯文化事業103年度國民記憶庫成果報告」(2014)中,為連江縣政府出版。

曹爾嵐,1956年次,馬祖南竿鄉復興(牛角)村人。牛角村因其複雜、交錯的居民建築型態,與特殊的政經背景,在戰地政務期有匪諜村的外號,相傳常有國軍誤入而迷路甚至消失,或匪諜被逮獲。自小成長在牛角的曹爾嵐曾聽聞數起匪諜疑雲事件,也親眼目睹過罪犯被槍決的驚悚實況。陳春水,馬祖耆老。在國軍接管馬祖之前,馬祖地區百姓迫於兵荒馬亂的窮困生活條件與貧瘠的醫療資源下,曾種植嬰粟花生產鴉片謀生。也因生產鴉片而造成有些民眾吸食鴉片成癮。陳春水老先生曾因治病而有過吸食鴉片經驗,雖然年代已久遠,但談起鴉片種種仍印象深刻。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大壯文化事業(2014)。執行成果。103年度國民記憶庫成果報告(頁2-25),連江縣:連江縣政府。
  • 創作者
    大壯文化事業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5/03/06
  • 媒體類型
    影片
  • 地點
    拍攝地點
    連江縣南竿鄉仁愛村3號 (119.9274265, 26.141103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