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40年代馬祖地區的收養與入贅

依據《暨情馬祖──國立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暑期田野工作報告》,過去在馬祖地區,「收養」與「入贅」十分常見,通常若家裡沒有孩子,便會去收養別人家的小孩,或是以入贅的方式,傳宗接代,擴展家業,在南竿鐵板村(今仁愛村)就有好幾個入贅的例子。當地林姓居民透露,若是在台灣,入贅的後生下的孩子通常都是從母姓,最多只有一個從父姓,但是在馬祖卻未必,只要事先雙方溝通好,假設生了兩男兩女,可能老大和老三從母姓,老二和老四則從父姓。值得注意的是,若雙方的約定處理不好,或彼此不遵守約定,會導致家裡產生紛爭與嫌隙,不利於家族運勢。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仁愛村
  • 地點-縣市區
    連江縣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魏廷原(2008)。馮林朱陳話鐵板。載於魏廷原(主編),暨情馬祖──國立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暑期田野工作報告系列(頁21-46)。南投縣:國立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 地點-緯度
    26.1450617
  • 地點-經度
    119.9263488
  •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