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暨情馬祖──國立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暑期田野工作報告》,1926年出生於鐵板村(今仁愛村)的朱姓耆老說家族是在祖父那一代從琅岐遷至鐵板的,原在琅岐已居住了有一百年以上,更早的祖先則來自南京。目前朱家在鐵板有兩房,其祖父在36歲那年移居鐵板,並在西尾村(今四維村)靠修補漁網維生。另位1953年出生的朱姓村民則表示,家裡那一房約是39代過來的,到他已經是第44代了,家中族譜在琅岐,需要用皮箱才裝的回來,可見朱姓人家在原鄉的家族十分龐大。
依據《暨情馬祖──國立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暑期田野工作報告》,1926年出生於鐵板村(今仁愛村)的朱姓耆老說家族是在祖父那一代從琅岐遷至鐵板的,原在琅岐已居住了有一百年以上,更早的祖先則來自南京。目前朱家在鐵板有兩房,其祖父在36歲那年移居鐵板,並在西尾村(今四維村)靠修補漁網維生。另位1953年出生的朱姓村民則表示,家裡那一房約是39代過來的,到他已經是第44代了,家中族譜在琅岐,需要用皮箱才裝的回來,可見朱姓人家在原鄉的家族十分龐大。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