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宜蘭市感應宮

宜蘭市感應宮主祀孚佑帝君(呂仙祖),和宜蘭城隍廟相鄰,地方上又稱為「仙公廟」。依據廟方的沿革記載,本宮建於1826(道光6)年,由楊士芳進士從中國迎請開基的孚佑帝君軟身神像,因為楊士芳曾經受到仙公庇佑,積極協助興建一間土磚的廟宇供奉神像。日治時期,本宮曾稱為「覺善社」,依1923(大正12)年宜蘭市役所編製的《宗教的團體台帳》中記載,本宮當時之登記名稱為「祭祀公業覺善社」,目前廟中案桌及先輩祿位都是寫著覺善社。 戰後,1959(民國48)年,建築因年久失修而腐壞崩塌,在信眾的慷慨捐助之下,1968(民國57)年完工。本宮從早期就有扶鸞濟世,宣講勸善的活動,到了1991(民國80)年,新民堂馬恩主授意請鸞生來到感應宮協助扶鸞相關事宜,並培養鸞生參與,可惜的是近年來已經出現鸞務人員斷層的現象。 本宮致力於扶持困苦百姓,只要經本宮委員確認,向仙祖擲筊同意之後,即可接受本宮的救助。受助者不限於宜蘭市,縣內的南方澳至外澳皆有,有些是前來感應宮領取,有些則是由委員親自送到家裡。目前感應宮仍備有藥籤,但因相關法令規定,已不再開放信徒抽籤,所留存的藥籤簿中有幼科、男科、婦科各百首。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宜蘭縣宜蘭市城隍街14號
  • 別名
    仙公廟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4.759213
  • 所在地-經度
    121.752218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宜蘭市感應宮
  • 相關人物
    楊士芳
  • 現況
    保存狀況良好。
  • 資料來源
    宜蘭縣宜蘭市寺廟文物普查計畫成果報告書,2016,陳進傳,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 隸屬
    宜蘭市感應宮管理委員會。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1895~1945)/清治時期/戰後時期(1945~)
  • 交通方式
    步行、自行車、公車、機車、汽車
  • 撰寫者
    朱堯麟(撰寫人)、陳志倫(攝影者)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4.759213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1.752218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宜蘭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宜蘭市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城隍街14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