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莒光號與凱旋號

早期的馬祖碼頭設施不足,無論人員或物品,均仰賴這種平底木船「舢舨」卸載及接駁。舢舨原為早期漁民捕魚所用,在馬祖則作為島際間交通船使用。 自居民訪談回憶起民國70年代從臺灣到莒光,至少要三天,「從基隆搭乘AP艦,一整夜不間斷地吐到馬祖,然後換成安勝輪搭乘至莒光水道,接著換搭舢舨或登陸艇,然後再換乘小舢舨。可否靠岸還得視潮水而定,漲潮時可由碼頭上岸,退潮時就由碼頭旁小門上岸。」直到1997年(民國86年),東西莒兩島的往來還是搭舢舨船。以西莒青蕃港(青帆港舊稱)為母港的是黃色船身的莒光號,又稱「莒一」;以東莒(舊稱猛澳港)為母港的則是藍色船身的凱旋號。東西島間每日上午、下午往返一航次,船艦配有一位「押船士」,腰帶上配備45手槍,早期軍人在規定下不能隨意搭商船移動,除東西莒莒光號及凱旋號,南竿安勝輪號除外。本照片取自於馬祖戰地文化博物館網站,曹辰瑩《東莒西莒交通船---莒光號》(2018)文中。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莒指部禁令 嚴禁軍人搭漁船 如有違規決嚴懲不貸(1979)。馬祖日報,第二版(5月24日);楊秉訓(主纂)(2014)。海上交通(經濟財稅志)。載於李仕德、林金炎、劉家國(編),連江縣志。2019年1月23日,取自網頁版http://gov.matsu.idv.tw/lienchiang/economic.html;曹辰瑩(2018)東莒西莒交通船---莒光號。馬祖戰地文化博物館(9月14日)。2018年12月04日,取自https://www.mnhc.tw/single-post/1980/10/17/東莒西莒交通船---莒光號/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年代不明
  • 媒體類型
    其他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