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大致分為建築裝飾附件、宗教信仰及器玩裝飾等類。用在建築上較廣泛,分成門口獅、埕前獅、墀頭獅、欄杆柱頭獅、牌坊夾柱獅等,而由堅硬剛強的石頭所雕製的獅子在「石奇神鬼縛,木怪虎狼蹲」的想法下,承擔鎮煞避邪的慰靈重任。 新竹市議會前一對舊時臺灣最大的青斗石埕前獅,自光緒十二年時先安置於新竹縣試院,原要安置於林桓茂祖廟廟埕,卻先後置於武營、武德殿、新竹神社、中山堂及現今的新竹市議會前。 因石獅會因建築物改建或環境變異等因素時常遷移,導致其源始至何處總是模糊難辨,沒有年代刻款的石獅佔了十之七八,且因石獅非所屬建築物或信仰重點,故少有明確記錄可尋。 此一對石獅來由,林事樵先生透過林占梅後人手稿及至廈門訪談對林議會前石獅源由作一整理。而張德南以此文章做為依據提出議會石獅為清末光緒時期閩南風格的作品,其雕工細緻、技藝高超,應為惠安名匠所雕製,但不一定出自張金英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