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序
再生•新生的期盼
新竹是個傳統民俗藝人薈萃的地區,自乾隆以來,慰靈的城隍廟、外媽祖廟、內媽祖廟、關帝廟與竹蓮寺相繼建造,充分展現了民間藝人的創作空間,也留下了國家藝師級嘔心的傑作。經過歲月的考驗,這些傳統匠藝成為新竹地區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快速的現代化變遷中,傳統匠師面對不可避免的困境,有著逐漸凋零的趨勢,仍有少數的藝師及文化工作者,力圖振興再起,重建生機,在維護傳統的堅持下,在各種不同的領域中努力,木作結構和螺鈿,這正是地方文化資源的維護最重要的課題:
自民國五、六十年以來,邁向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匠藝的發展也面臨不同的方向。在傳統格局的建築中,主流的混凝土建構中,充斥大量色彩活艷的油漆泥塑樑棟取代了大小木作特色,扼殺了創作空間,以西洋現代鏤空雕刻取代傳統工法,不再有結構設計的考量,形成重建或維護的嚴重問題。五十年代以來,盛行於新竹郊區的唐木傢俱業,由於螺鈿的引入,提昇了外銷「美國箱仔」的精美細緻,也是政府餽贈外國元首的禮物,成為螺鈿產業的重心,然而卻由於中美斷交而失去重要市場,近十數年的西進,更邁向凋零。
面對著傳統匠藝嚴酷的挑戰,具有著豐富文化歷史與資源的地方藝師們仍然執著地重創生機,在古老建物的重修或維護中,堅持傳統工藝,在螺鈿技藝傳承時,一點一滴辛苦的奠基,一切的努力投入傳統匠藝的重生與新生,這正是我們進行維護文化資產的重要課題和內涵,也希望藉著相關的民俗文物、族群互動關係等論著的介紹,對地方文化資源做進一步的了解。
新竹市市長許明財謹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