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大家來寫村史運動,跨越歷史專業寫作的框架,讓人人可以透過對家鄉、家族及家庭的認同,書寫相關歷史。本文先從認識金山面說起,再談和金山面發展有關的家族概略情形。由於金山面屬生番居住區域,該地區土地貧瘠,不利移民墾殖。金山面佃農大部分是客家人,因此形成很多客家聚落。民國55年父親於金山面五步哭山成立錦堂綜合農牧場,民國61年參加坊寮義民廟十四大庄祭典公祭所養的神豬獲得特等獎。鄭家在風空還保留祖屋,雖然土地貧瘠仍耕種水稻,鄭家人長期擔任保正、里長。金山面窯業中黃阿華先生的新復興窯業深受一般民眾喜愛。1985年日人登陸攻擊新竹城,五步哭山是主要的抗日戰場。民國83年年底成立金山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社區事務,筆者成立金山面文史工作室,致力推動地區人文與歷史資產的發掘、調查、保存、搶救及解說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