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二十世紀中期以前─新竹市東南金山面地區的土地利用與社會發展

新竹科學園區所在的新竹市東南一帶,清代稱為金山面,地勢較高。本地最早的歷史紀錄,來自前述位於金山面的隘寮。1819年,取郭勃、陳環與蘇春三人之姓為名的郭陳蘇墾號,被蔡拔、朱朝陽等人控告藉隘瞞墾,應將侵墾之地充公,由此可知開墾許久且糾紛不斷。後郭陳蘇獲得淡水同知允許設立隘墾,但未能阻止林特魁等繼續爭控。總結來說,金山面地區早在十八世紀中葉後便陸續有人開墾。郭陳蘇墾隘後擴展到今日科學園區大部分的範圍,此地區大多只是種地瓜、甘蔗等旱作之作物。新竹北門鄭家的家族墓地便選在金山面,直到日治中期,金山面一帶仍被城市居民視為郊外。本地地勢崎嶇,水利設施不足,日治時期才開始有工廠進駐,逐漸引進軍事以及城市工業的建設,顯示此地與時局發展有莫大的關係。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