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莊氏食品-王敏玲與莊培堯

台灣戰後初期,我的外公王有基最先是以賣湯米粉維持生計,隨後才開始加賣湯麵,當時的人們吃麵要在湯裡面加摃丸的話是有些奢華的享受,外公說摃丸是有錢人才吃的到的。起初外公在西大路棒球場的包車場賣切仔米粉/麵,當時因為人們吃不起肉製品,完全是以手工作出每天的摃丸數量。隨後蔣經國時期台灣經濟起飛,才開始供不應求。我的母親王敏玲是外公的女兒,他常在麵攤旁叫賣摃丸,外公的攤位與媽媽敏玲是各大報紙的報導對象。爸爸原本是辦流水席的總鋪師,但因為餐廳興起,爸爸便提議與媽媽一起作回熟悉的摃丸產業。但媽媽只有些許印象,並不知道摃丸該如何製作只好自己摸索,終於作出吃起來有外公風味的傳統摃丸,也因此並沒有被傳統做法限制住,反而開發新口味推出創新的產品。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黃靜惠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1/06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