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塹文獻雜誌第06期編輯報告:竹塹城白色恐怖

編輯報告 / 潘國正 本期規劃二個主題,一是竹塹城沿革,一是光復初期的白色恐怖事件。 主題一:竹塹城 竹塹城(竹子城)建於雍正十一年(1733),經過九十三年後,道光七年(1827)六月動工興建石磚城,完工落成於道光(1829)八月。從石磚城建城當年算起,去年一九九七年正是建城一百七十周年紀念日,可惜沒有看到慶祝活動,反而是誠品書局新竹店,以一個書局的資源,「孤獨」的慶祝這個城市應該慶祝的日子。 前年台北市為台北建城一百一十周年,屏東縣為恆春建城一百二十周年盛大慶祝。比台北城早六十年,比恆春城早五十年興建的竹塹城,顯得十分「孤單」。走過車水馬龍的東門城,過去是民眾穿城而過,人民生活的一部份。現在是被車馬隔絕於外的孤島,成為象徵性的「文化標本」。 從這個角度思考,促成規畫這次以竹塹城為主題,因為從竹塹城動工算起的道光七年到民國八十六年,是一百七十周年。從完工落成算起,也可以算成一百七十周年,即落成時間是一八二九年,明年是一九九九年,新竹政府和文化界可以在二十世紀末,慶祝建城一百七十週年。 為了喚起大家正視竹塹城的意義,本期邀請多位學者為清朝北台政治經驗中心的竹塹城,提出他們的研究論文。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黃蘭翔教授,撰寫的「清代台灣”新竹城” 城牆之興築」研究論文,把新竹城從竹子城時代、石磚城時代和土圍城等時代,做了有系統的討論。這篇論文是已發表的論文,不過我們認為在討論竹塹城這個主題時,他的論文是不可或缺的。 為幫助讀者有條理的觀察竹塹城不同年代的發展,筆者整理竹塹城的大事記,以竹子城、石磚城、土圍城、城牆拆除等分段標示出來,讓讀者從中可以看到這個城市風貌變幻的都市紋理。 鄧時中老師提供「竹塹早期經濟發展」文章,從竹塹城商業經驗重心-北門大街的經驗做系統性的回顧和整理。張純玲小姐就竹塹城唯一的城樓遺跡東門城,提出「東門城歷史回顧」文章,讓大家近距離觀察這個城樓所代表的意義。 政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徐慧鈺小姐,對潛園的主人和潛園有深入的研究。討論竹塹城,潛園是不可迴避的主題之一,因為它就緊貼著竹塹城的西門歌薰樓,有水上花園之稱的爽吟閣,就引自護城河水源。潛園因在城牆之內而稱之為「內公館」,相對的城牆之外的「北郭園」稱之為「外公館」。她這次的論文題目是「高吟四座互飛觴-話潛園詩酒盛會」,對潛園主人林占梅和文人墨客們,在潛園的詩文酒會有深入的討論。 主題二:白色恐怖   另一個規畫的主題是「光復初期的白色恐怖」,這個禁忌話題在戒嚴開放後,陸續浮現在檯面上,政府繼二二八事件受害人補償申請之後,也開始受理白色恐怖受害者的補償。新竹地區在二二八事件中,因有新竹人出身的蘇紹文將軍擔任綏靖司令,讓事件傷害減至最輕。   不過二二八事件後,仍有不少人因對祖國從希望跌入失望後,對共產黨產生期待,加入共產黨的外圍組織,引此有不少白色恐怖事件存在。熟知的事件包括天然瓦斯研究所事件、鐵路局事件、工礦公司新竹紡織廠事件、竹東水泥廠事件、竹風俱樂部事件等。   這次主題收錄五篇親身感受到白色恐怖的當事人或見證者的耆老訪談,他們分別是天然瓦斯研究所(時為中國石油公司新竹研究所)事件的鄭萬成(被判刑二年)、楊進發(被判刑十二年)、陳水泉(被判刑十年)。鐵路局新竹機務段的葉榮富(自首)、接收新竹機場崗哨槍彈的白孟德(被訓斥後釋放)、竹風俱樂部的溫來傳(逃逸無事)以及一篇「走過大時代-陳廷裕回憶錄」有關遭遇白色恐怖的摘要。 其他:  除了二個主題之外,本期也延續上期的「地名探索」單元,由鄧時中老師執筆。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潘國正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8/01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