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采香,幼年接受漢文教育,並從師習畫。日治時期曾擔任淡水大書院漢文教習。年過半百後舉家東遷至花蓮定居。有關張氏在花蓮的晚年歲月史料所載不多,本文承蒙張采香之孫張季滿先生口述補充並提供珍貴的資料及墨寶。在日本人眼中,張采香是花蓮港廳下有力者的碩儒之一, 1949年安祥的離開人世享年八十。張采香現題的洗硯池白色大理石陰刻因水圳施工而遭破壞,花蓮、台東民間尚存有其蘭花畫作及墨寶數禎。目前每隔三至五年,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等單位都會合辦湖口文人遺世書畫作品紀念專輯特展,包括張采香內共五人之生平及作品介紹,也向散落民間的作品蒐集者商借展出。2001年新竹縣政府將老湖口天主堂後方一條新闢道路命名為采香路,作為永久的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