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筆者榮獲美國核子學會特別貢獻獎,這是筆者從美國職場(奇異公司)退休後十年的事,新竹本地著名中國時報記者潘國正先生邀請筆者在新竹IC電台接受訪問,後潘先生還是鼓勵我把大戰前後,在新竹的童年生活筆錄下來。1937年父親與好友陳添登等好友合開新東醬油行,大戰波及到台灣後,醬油行關閉,家庭經濟狀況大變。戰後「耕者有其田」與三七五減租的關係只保住老家的大房子。政府換了但沒安定下來,而且學校也被軍隊佔用,所以我們還沒恢復上學。媽把我送到一家私塾去唸漢文,私塾老先生用台語(官話)教學。二戰後前幾年,市區各宮廟不論大小,迎神賽會、做醮的特別多。我從這些戲裡發現,當年布袋戲與歌仔戲的唱詞、對白是用台語白話,而南管與子弟戲大都分用中國官話,只是沒有京劇那種唱腔而已。小學五年級之後,學校生活總算進入正常狀況,後來也成了新竹少棒隊的主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