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光復初期的新竹風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新竹市街有不少的建築受到轟炸毀損,新竹戲院也毀於戰火,幸而具有歷史價值的東城門樓(迎曦門)、新竹州立圖書館、新竹市火車站、城隍廟、長和宮、東寧宮、新竹醫院、進士第、鄭氏家祠、潛園、徵士第、公會堂及北門街建築都得以保存下來;至於「有樂館」遭到轟炸毀損,幸好也不太嚴重。 戰後初期,台灣的陸上交通大部分是火車,約占百分之七十。因此,外地人到新竹旅遊的,大多是搭火車。要觀賞新竹的名勝古蹟,有幾個好去處:森林公園、孔明廟、孔廟、南寮海水浴場、五指山。新竹的工業,在戰後初期,不論在數字上及重要性上,在台灣各縣市工業區中,僅次於高雄市,其中又以全省最大之台肥五廠及台灣第二之埔頂變電所最有名。 新竹的柑桔、關西鎮茶之王國、南寮漁港、香山區荔枝亦是遠近馳名。新竹名產以米粉、槓丸、竹塹餅、杮子餅為最有名;另外,玻璃也開始外銷玻璃業的發達又與天然氣產量多有關。新竹的縣政,當時以衛生為第一位,新竹的街道,素以潔淨聞名,衛生院對治病防疫,又極努力,為台灣全省死亡率最低的一個縣市。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葉龍彥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8/11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