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新竹市街有不少的建築受到轟炸毀損,新竹戲院也毀於戰火,幸而具有歷史價值的東城門樓(迎曦門)、新竹州立圖書館、新竹市火車站、城隍廟、長和宮、東寧宮、新竹醫院、進士第、鄭氏家祠、潛園、徵士第、公會堂及北門街建築都得以保存下來;至於「有樂館」遭到轟炸毀損,幸好也不太嚴重。 戰後初期,台灣的陸上交通大部分是火車,約占百分之七十。因此,外地人到新竹旅遊的,大多是搭火車。要觀賞新竹的名勝古蹟,有幾個好去處:森林公園、孔明廟、孔廟、南寮海水浴場、五指山。新竹的工業,在戰後初期,不論在數字上及重要性上,在台灣各縣市工業區中,僅次於高雄市,其中又以全省最大之台肥五廠及台灣第二之埔頂變電所最有名。 新竹的柑桔、關西鎮茶之王國、南寮漁港、香山區荔枝亦是遠近馳名。新竹名產以米粉、槓丸、竹塹餅、杮子餅為最有名;另外,玻璃也開始外銷玻璃業的發達又與天然氣產量多有關。新竹的縣政,當時以衛生為第一位,新竹的街道,素以潔淨聞名,衛生院對治病防疫,又極努力,為台灣全省死亡率最低的一個縣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