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家對新竹農畜的記錄:馬偕由北門官道進入竹塹城,住宿南門街苦力聚集的木賃宿。其過夜的亭棚,即早年墾民將善行表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風俗民情。馬偕曾說:「豬隻是漢人寵物,傳教旅程中常見母豬帶豬仔在屋舍附近結伴成群、隨意穿梭。英國人對狗百般寵愛,實無法與漢人善待豬仔情感相提比論。」 旅行家對香山港岸的觀察:清同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馬偕再度進入竹塹城,曾提到:「竹塹有城牆圍住,我們曾經在城牆上站一會兒。十二月二十八日經過香山,這裡離海很近,可以看見許多泊於海邊的商船。1873年1月2日,回程斜風勁雨,仍住宿那與豬舍相處的客棧,那些苦力仍然互相叫罵、賭博、吸鴉片,吵得我們徹夜未眠。」 旅行家對山川勝景的描述:英國駐淡水領事館員艾倫認為竹塹雖是廳治所在,想像景況却有落差,名不副其實。艾倫、馬偕等共穿越二十哩濱海沙地,由香山經中港,漂沙黏壤,村居鱗叠,鯨波漸盪,胥收眼底。橫越新月形沙崙到對岸,桅牆林立。 旅行家對客家風土的印象:馬偕於新竹郊區佈道,和華教士嚴彰、葉順出南門外,穿林涉谷,迭經草山庄前往竹北一堡月眉庄,該地為中港溪支流,峨眉溪曲流之河階地,感受到此間山水奇曲,茶樹蒙翳,雞鳴樹間,景色秀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