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宣教士馬偕的新竹之旅

第一個進入竹塹城佈道者,隸屬於加拿大長老會之馬偕博士,新竹市中巷教堂是馬偕親手建立最後一座教堂,更是桃、竹、苗地區率先使用玻璃採光之建築。 為了完全融入臺灣社會,馬偕牧師對自身的語言、文字,乃至於社會觀察與融入,都下了很大的工夫,在竹塹刻苦的環境中度過無數夜晚,對南門堡車埕苦力居住環境、生活習慣,尤其吸食鴉片惡習均有細膩觀察體會。 1873年和甘為霖牧師南下途經竹塹佈道,經過湖口,這是客家庄首次佈道,即使客家話不通順,但藉著掛圖、手勢和通譯,真誠的向客家族裔宣揚福音。 竹塹當時的商業據點多半在寺廟附近,或內對外連絡的交通路線旁。階牧師當時所在市場是北門拱宸門市集,衙門旁店舖作為教堂,佈道初期整條小巷擠滿人潮,騷擾、嘲笑、謾罵並吐唾沫在他們臉上,馬偕牧師和學生並未退縮,後有漢醫蔡生,自竹塹前往淡水追隨馬偕,1874年受洗成為竹塹第一位基督徒。 1881年新竹縣衙奉飭公告民教相安的官方文告,避免信仰不同的族群產生不必要的誤解。 1899年,竹塹教堂因不敷使用,買下臨近考棚魁星樓,又鄰舊同知署衙之旁的連棟房舍,並修建為教堂。歷經日治時期,新竹中巷教堂附近有許多娼妓館,遂遷移至土城西南外,成立客雅庄佈道所,亦同時併入西門新教堂。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余耀文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8/05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