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竹十八尖山的西國三十三所觀音石佛

昭和四年(1929)於新竹十八尖山園區內,建置了三十三座高約一公尺的石觀音。 所謂「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是日本庶民化觀音信仰的一種特殊模式,目的藉由巡寺禮道三十三寶印觀音,來免去墮入地獄之苦。西國三十三所的御本尊有大部分是祕佛且開放時間不定,因時空因緣改變,台灣境內三十三所的本尊已不是秘佛,是可展現在大眾面前的石觀音。 十八尖山現存觀音石佛的圖像學考察,經過排比和歸類,有九種造型:1.六臂自在坐的菩薩像:如意輪觀音;2.二手掌相疊於胸前的立姿菩薩像:二臂如意輪觀音;3.眾多手臂的立姿菩薩像:立姿千手觀音;4.眾多手臂的坐姿菩薩像:坐姿千手觀音;5.十四臂變化的菩薩坐像:準提觀音;6.八臂變化的菩薩坐像:不空羂索觀音;7.二臂分持法物的菩薩立像:十一面觀音;8.持蓮華苞的二臂菩薩立像:聖觀音;9.三頭六臂的忿怒明王坐像:馬頭觀音。 目前十八尖山所遺留的二十四尊石佛,多半集中在自由車場兩側登山步道的路旁,中段諸尊石佛順序的散亂感,跟自由車場的開闢很有關係,造成多尊石佛的遷移。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郭祐孟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7/10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