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新竹海埔地開發小組成立後,經過一年餘之調查,測量、設計工作,於1958年6月完成開發計劃及農業經營計劃,預定施工期為五年。新竹海埔地由於地勢平坦整齊,耕耘種植、灌溉排水及交通均甚便利,極適合集約農經營。 有効運用海埔地的農業利用實地試驗資料,才能正確掌控海埔地開發的經濟價值,新竹海埔地積極進行各項農業實驗:海埔地土壤調查、盆栽及洗塩實驗、楊寮實驗區海埔現地試驗。 1958年完成規劃的海埔地開發工程,其中難度甚高的是工程所需費用較多,要藉資外國外援助,因此在大規模關開之前,採取分區及分期之法,逐次向外海擴大圍墾範圍,先在楊寮海埔地進行水稻試驗後,再選定小型地區為開發實驗區。同時亦以實驗區的初步成果,作為將來爭取美援的具體資料。 新竹海埔地的興盛隨著經濟的轉型,糧食作物的需求及利潤降低,1990年代新竹海埔地有了急劇的改變,鄰近南寮垃圾場的設置為本地帶來揮除不掉污染的陰影;人禍是海埔地另一災難,1995年西濱公路的修建,強化了居民與海埔地的疏離感,也造成鄰近南港里居民和海埔地房屋龜裂和作物受損及排水系統不良和空氣污染災害;另外,經由鳥類調查過程中,卻發現海埔新生地濫墾,堆棄廢棄物等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