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竹市之海埔地開發

受沿岸流與東北季風影響,新竹沿海地區的海埔地開發以鳳山溪口之南地區較為發達,其沙源以頭前溪的沖積物為主,鳳山溪次之。充裕的輸沙量及地殼隆起有助於海埔浮復地的陸化,潮差大則利於築堤圍墾,這些都是新竹海埔地開發有利的自然條件。 從隆恩業戶、屯番養贍埔地及後來退輔會的介入,新竹沿海土地的開發,一直帶有官方色彩,即便到光復以後,居民私墾海埔地仍不免受到官方勢力的介入。官方所扮演的的角色,不僅是掌控土地開發權,也扮演仲裁者的角色。清代由於隆恩業戶身份的特殊性,有效抑制新竹地區強豪型宗族的發展,也一定程度維護了公共秩序,避免許多土地所有權爭奪的生死鬥爭。 海岸變遷與海埔浮復地開發、鹽業興衰為新竹沿海的區域發展,記上一筆筆曾經有過的滄海桑田。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韋煙灶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6/09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