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皇恩山重碑考

法源寺位於新竹市南郊的古奇峰麓,寺後方的覺園裡有一方石碑。石碑上書「皇恩山重」四個字。日治時期《新竹州要覽》曾提及「皇碑遠眺」,以此碑為古奇峰八景之一,但對碑石並無詳細描述。本篇針對石碑形貌、建碑過程、建碑諸君子、石碑背後的社會網絡、建碑動機的猜測、建碑當時轉型社會中的創新者、戰後台灣史家對史料緘默做探討。 原碑址應在古奇峰頂,為日治時期新竹仕紳王石鵬、李逸樵、鄭蘊石等人發起設立清和會時,這方石碑就立在清和會庭園內,二次大戰後搬移至法源寺後方。由王松向當時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求字得來「皇恩山重」。建碑諸君子為當地鄉紳、殷商、及文人,彼此非親族即故舊,社會網絡關係密切,且可維護其家族的經濟利益。 日俄後的台灣正處於一個社會結構變動的狀態,傳統事業轉型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和眼光。根據當時報導,碑上諸君子似乎是開社會風氣之先例的一群人,有最先裝置電話的個人用戶、第一棟洋樓擁有者、首先發起製糖和製腦會社、和修築輕便軌道經營汽車貨運的新竹地區交運運輸事業先驅人物。新竹仕紳以文人為名義,邀請後藤新平題字,聚資建碑進行表態,迂迴地對天皇表達「感恩之情」,意在換取地方官廳信任,以確保新式會社投資順利,這是一種有意識地交換行為。在新舊時代情境交替之際、感受到社會轉型的風潮轉換角色行動,期能累積社會資本降低興業投資風險,是先民在特定時空情境下的權宜之計。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陳百齡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6/12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