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從一本台灣早期的「符書」看民間社會及信仰狀況

「符書」原始的主人為一雙眼失明的盲人,其姓名為彭友統(1908-1975)。 「鬼谷宗」是以歷史上的傳說人物「鬼谷子」為祖師爺的一個宗派,師徒之間以傳授算命及相關法術(巫術)為主,在歷史上,適合盲人的行業不多,且民間傳說學算命等術數者須破相才能學得好,所以「鬼谷宗」的弟子中,盲人所佔的比例極高。鬼谷宗的原則為:不用邪符、不當靈媒、在公共場合,善用「隱語」、尊敬先師。 「符書」中常用「符仔」的可依性質及使用方法分類, 依使用性質區分:化骨符、收驚符、制流霞(蝦)符、制化符、驅邪符、平安符、鎮宅符、和合符、家禽、家獸用符、其他。 依使用方法區分:化水食用符仔、張貼用符仔、佩帶用符仔、洗滌用符仔、沈埋符。 從「符書」的內容看早期台灣的社會及信仰狀況而能知其存在的理由:1.反映出台灣早期社會醫療資源的嚴重不足;2.反映出台灣早期社會集體性潛在的不安全感;3.「符書」代表台灣早期社會的小傳統文化;4.反映出台灣佛、道或佛、神不分的現象;5. 每位神祇一次只能作一件事情,且主管業務單純;6. 「符書」內錯字、別字、漏字多,抄錄者文化水平不高。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