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從香山天后宮看當地的人際網路

宗教信仰可以代表地方社區的精神象徵,本文藉由香山天后宮內的人際網絡來了解當地人際互動的情形,並從中了解當地社會的權力結構。香山地區鄰近海岸,建物多為一般性平房,居民活動固定,年輕人往外地就業,卻沒有明顯外移現象,整體來說,香山區的空間發展型態明顯不符合都市發展的需求,香山區在未來將成為新竹市的新興發展地區。香山天后宮建於清代道咸年間,主祀媽祖,與香山地區發展密不可分,是香山信仰重鎮,其歷史可以看出香山地區若干人際網路,建立之初係當地居民委請往來唐山的商人,迎請湄洲媽祖神像來奉祀,可見香山地區人際網絡與福建商人有密切往來;香山地區的北門鄭家、金長和是外來勢力,由香山天后宮內部的人際網絡來看可看出香山地區的公共事務已受到竹塹城影響。從現今香山天后宮已經成為香山地區人心中聚落主體鄉土意識的指標,香山地區發展藉由香山天后宮來整合地方資源與官方政策,以推動香山地區的觀光產業。香山媽祖信仰圈向我們揭示著台灣人社會的特殊屬性,也揭示著民間社會自主性發展之澎湃活動力與組織力。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劉彥成、簡鈺玲、吳政祥、林慧婷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4/12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