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香山諸神-香山地區的廟宇考查

觀察新竹香山地區的廟宇特色:廟宇會有史事傳說,增加廟宇神秘性,讓村民對於神靈具有敬畏,例如因相信有靈性的石頭而興建的順天宮;參與廟宇興建是社會地位的象徵,香山地區興建廟宇的資金來源有新竹市郊商及當地仕紳,例如由秀才林秀春與地方人士商議捐資的靈興宮;每個村莊皆有廟宇存在,代表村民存在對該地有共同的地域意識,凝聚居民共識,也是居民的集體象徵;整體大香山可說是以土地公和媽祖為普遍的中心多神信仰,實質則是以自然崇拜與人神崇拜為兩大樞軸的民間信仰;許多廟內祭拜多神明,因為有的因祭神的歷史或性能與奉祀主神有關。南北香山的廟宇,不論是早期存在的廟宇或私人廟宇,皆是南香山較多;東西香山的廟宇則呈現東香山信奉土地公、西香山則為海神信仰多,但兩區媽祖信仰都很濃厚。香山長期以來主要的信仰中心是天后宮,香山港廢港後,香山天后宮重要性降低,逐漸以村廟為祭祀信仰中心,大香山的區域意識逐漸消滅。以前的村民因共同信念而建廟,現今是藉由廟宇的活動凝聚村內民眾的向心力,成為社區總體營造的重要動力。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張綉菱、黃詩蘋、張秀美、許慧如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4/12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