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祖廣播電台

1959年6月14日,馬祖光華廣播電台隸屬於心戰指揮所並於牛背嶺揭幕,由總政治作戰部主任蔣堅忍中將親自主持。中國文藝協會訪問團及來馬勞軍的勝利家庭歌舞團與地區軍政高階長官也應邀觀禮。蔣主任指示馬祖廣播電台的兩大使命:其一為報導時事,加強戰地文康活動,提供官兵生活情趣;其二是代表自由中國,播出正義與自由之聲,使大陸同胞心嚮往之。馬祖廣播電台於1959年6月15日開播,僅一台500瓦之發射機,波長為850千週,試播期間以「光華之聲」為電台呼號,正式播出後更名為「馬祖廣播電台」,首任台長為周壽柏上尉,下分台務、節目、機務三組。每日播音三次,第一次為5:50至8:00;第二次為中午11:55至14:00;第三次下午6:55至10時。開台時的播音員為王明華、余勤學。除擔任一般性播音,另開播「藍鶯小姐時間」,「小說選播」,由王明華主持;「馬祖列島聯誼會」、「歌曲點唱」由余勤學擔綱。1960年11月,地區青年劉萃仙加入播音員陣容,主持「閩北語」等節目,波長也改為1340千週。1961年,馬祖廣播電台梅石新廈落成,10月遷入,每天播音6小時增為10小時,節目內容亦從單一演進為綜合。節目製作原則為「四大結合」:與官兵起居作息相結合;與聽眾接受程度相結合;對大陸廣播與偷聽環境相結合;與匪我情況相結合。調劑官兵精神節目有:「馬祖列島聯誼會」、「圓台山」、「翡翠島」、「長青樹下」、「小說選讀」、「馬祖光芒」、「新文藝時間」;內容多以國語歌曲、西洋歌曲、台語歌曲、粵劇、平劇、名曲及各省地方戲曲。文字節目方面(主要針對大陸同胞)有:三民主義模範省、自由世界、祖國召喚、自由之路、友情天地、 思想前後等。1972年起,電台招考播音員,地區青年吳淑金、高愛月、劉賽花應試錄用,增闢福州語節目,對地區民眾與大陸福建沿海居民以閩東方言廣播。1976年後,隨著言論尺度的擴大,閱聽媒體增加,該台的節目從完全自製調整為75%轉播中央電台,25%是自行製作,電台功能、任務逐年弱化,1981年改制成轉播站,不再製播節目,只負責接收中央、光華廣播電台的節目;1990年後,兩岸關係和緩,無線廣播的功能被電視與平面媒體取代。2002年6月,馬祖廣播電台天線拆除,這座在戰地政務施行期間,陪伴過無數官兵、地區民眾的馬祖廣播電台,在完成階段性任務之後,走入歷史。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連江縣南竿鄉清水村139號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6.151688
  • 所在地-經度
    119.937085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楊皓(2012)。馬祖廣播電台的回憶(9月1日)。2018年12月12日,取自https://blog.xuite.net/yanghao1128/twblog/140190621- %E9%A6%AC%E7%A5%96%E5%BB%A3%E6%92%AD%E9% 9B%BB%E5%8F%B0%E7%9A%84%E5%9B%9E%E6%86%B6;劉宏文(主纂)(2014)。廣播媒體與書店(文化志) 。載於李仕德、林金炎、劉家國(編),連江縣志。2018年12月12日,取自網頁版http://gov.matsu.idv.tw/lienchiang/culture.html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6.151688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19.93708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連江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南竿鄉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清水村139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