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祖國民學校

本照片取自於由連江縣政府出版之《啓動歷史記憶 典藏馬祖 二十世紀馬祖歷史圖像故事專輯之一》(2002)。

為落實「村村有學校」的義務教育,中央政府於牛角(現復興村)成立「行政公署」後,便開始於各村興建國民學校(簡稱國校)落實義務教育。於1950年(民國39年),成立馬祖國校,初時因無正式校舍,校舍借用民房上課。隔年才開始徵地建校。首任校長為朱錦華,創校時設六班。後因其他南竿西區村落國校人數不足,併入馬祖國校,改設分班,有四維分班、津沙分班、仁愛分班。民國56年為了紀念黃花崗連江及陳清疇,更名為清疇國校,因應於1968年(民國57年)政委會的命令,於當年的8月1日起更名「連江縣清疇縣立小學」。

1961年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召開馬祖地區推行義務教育協調會議,要求馬祖兒童就學率須達百分之百後,連江縣內兒童入學人口增加,校舍不足使用,又另闢建校地,由駐軍七七六九部隊特三大隊協助建造,改址於今連江縣立中正國民鍾小學之處。原地增改為連江縣政府文化處馬祖圖書館使用。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連江縣南竿鄉馬祖村5號(文化處馬祖圖書館)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6.159846
  • 所在地-經度
    119.920158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劉宏文(主纂)(2016)。第二篇第一章(教育志)。載於李仕德、林金炎、劉家國(編),連江縣志。2018年12月12日, 取自網頁版http://gov.matsu.idv.tw/lienchiang/culture.html ;地區國校更名縣立小學 規定本月份起生效(1968)。馬祖日報,第二版(8月19日);紀念辛亥革命烈士 馬祖國校易名 改稱清疇國校(1967)。馬祖日報,第二版(8月30日);兵工建馬祖國校 某部隊表揚好人 孟昭仁少尉設計完美 丁寬仁少尉督工勤奮(1967)。馬祖日報,第二版(6月28日)。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6.159846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19.920158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連江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南竿鄉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馬祖村5號(文化處馬祖圖書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