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寮、下寮(香山港)自咸豐以後至日據中期舊港廢港,一直扮演舊港之輔助港,至於對外貿易及南北交通要道皆具重要角色。於新竹本地帶來其一定份量的經濟力,故於新竹地區重要政商界皆由本地人士的出現,如頂寮鄭坤家族、王娛家族,下寮則有陳鴻儒派下,從清朝之總理至光復初期的陳天錫省議員、翁賜吉家族。頂、下寮沿海的海、漁港聚落特性,致廟宇以媽祖、王爺、大眾爺奉祀為主,境內有四座主要廟宇,其中以下寮聚落中香山天后宮祭祀圈最大。下寮南方之網罟寮有靈興宮、頂寮聚落西有一頂寮土地公廟,另聚落南緣頂寮溪畔有一大相爺宮。清、日之際農村社會仍貧窮,廟宇只存在於較大的聚落,如香山大庄的名烈宮、鹽水之長興宮。本地因香山港的繁榮,宗教文化興盛,天后宮的祀圈含括香山、竹南部分,頂、下實際為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聚落。時至今日農村繁榮,各村里都有自己的寺廟,天后宮與頂、下寮都已不復昔日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