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水問題與社區重建新竹科學園區的污水事件   

金面山社區營造工作逐漸引發地方人士對於自己生存環境的關懷,該營造工作與地方媒體持續報導科學園區污水事件,正巧中國時報記者陳權欣早已注意到科學園區的用水策略與地方水資源整體調配機制之間充滿矛盾,而引爆了科學園區的不科學內幕。近年來臺灣水資源越來越缺乏,當局所採取的設施是一昧地建水庫,從未取法先進國家的例子,尋找多元的水資源取得方案。經過美濃強力社區組織的運作,暫緩台灣破壞環境,以建水庫的步調,更開啟了台灣水資源的多元思考方式。興建寶二水庫受到反美濃水庫、反瑪家水庫與反瑞峰水庫思潮的影響,地方人士、文化工作者、社區工作者結合媒體,在公共論壇檢討寶二水庫帶給地方的種種禍害,這一波反對運動逐漸擺脫了直接要求回饋與補償的訴求,而以整體的社區福祉為主要考量點,改變了以往的社會運動思維模式。水資源一直到1997年末才成為社會關注的對象。陳權欣與在金山面社區贏造的吳慶杰里長的觀察蒐證,挖掘科學園區水污染議題。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陳 板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8/04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