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打野狐

「提燈打野狐」是福建早年風俗之一。儀式的進行,是由男性村民持火把,女性持燈籠,傳統鼓板隊奏著「打狐聲」前導,繞村而行,在終點將火把投入火堆,象徵火焰將聚落周圍的穢氣燒去,帶來平安。關於提燈打野狐的來由,有兩種說法,一者由農業生產角度解釋,認為是藉著火焰、聲響驅趕隱藏在農田破壞農作的野生狐狸,以維護農作收成。另外一個解釋則較為宗教性,認為火光、聲響可以驚嚇、趕跑躲藏於黑暗處的狐仙(狐狸精),傳說中,具有妖力的狐仙隱匿在陰暗角落對人惡作劇,甚至變化外型進村作亂。 在今日,打野狐已是象徵意義的活動,意謂著人類能藉著火焰、聲響,將黑暗、危險驅走,而村民的集體參加,也是一種共同體的凝聚。在東莒,該儀式被稱為「逐野貓」,中秋當晚孩童手持瀝青做的火把,繞村嬉戲,在田埂中高喊「野貓火燒著」,表示趕走髒東西之意,再將火把投入塔中焚燒,因為傳說中的「狐狸貓」(馬祖話指狐貍精或狐仙,而非真的是野貓)是一種會作祟危害人類的妖邪,深為人們所懼怕和厭惡的,為防其危害村人,東莒居民會在中秋節當晚舉行「逐野貓」儀式,有淨村的意義。

此圖為馬祖日報特約記者蔡子岳所攝。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邱新福、賀廣義(主纂)(2014)。歲時節俗(人民志) 。載於李仕德、林金炎、劉家國(編),連江縣志。2019年2月13日,取自網頁版http://gov.matsu.idv.tw/lienchiang/people.html;連江縣政府(2009)。98年度連江縣民俗及有關文物普查計畫歲時節慶、生活習俗(頁113-115)。連江縣:連江縣政府;王花俤、王建華、賀廣義編撰(2016)。馬祖文化事典(頁166)。連江縣:連江縣政府;林滿正(2013)。特稿/提燈打野狐。馬祖日報(8月23日)。2019年2月13日,取自http://www.matsu-news.gov.tw/2010web/news_detail_101.php?CMD=open&UID=157346;ICQ(2009)。2009莒光-古蹟之美 打野狐 來祈福+3影音。馬祖日報(9月20日)。2019年2月13日,取自https://www.matsu.idv.tw/topicdetail.php?f=13&t=71014
  • 舉行時間
    農曆八月十五日
  • 辦理週期
    每年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