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塹文獻雜誌試刊號發刊辭 童勝男(新竹市市長)
近年來本土意識日漸覺醒,所謂文化不再是外來精美卻遙遠的生活裝飾品,而是紮根在土地上,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或者就是一種生活型態的本身。新竹市立文化中心自成立以來,即以保存地方文物、推展地方文化為目標。八十三年度辦理「竹塹思想起」文藝季系列活動,開始深入挖掘竹塹早年的文物、史料以及地方耆老、藝文團體,發現新竹雖謂為古城,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料及人才,惜因乏人整理,多散落各地,致後人研究不易。
在八十三文藝季系列活動中一場「竹塹文化源流與發展座談會」上凝聚建立文獻室的共識,本人有感於地方文獻資料的重要,明確指示為了新竹地方文史的保存、整理及研究應成立「竹塹文獻室」。文化中心乃廣納各方意見,著手籌辦各項事宜,於是有了今日的「竹塹文獻室」。
文獻室的籌設,最主要的目的,是讓竹塹地方珍貴的歷史人文資料不致佚失,而得以代代相傳,日漸充實。透過專人的經營與管理,讓新竹成為一個有較完整文獻資料可供記憶、緬懷、追溯的城市。因為有了共同的記憶,才可能激發共同的情感和認同,才可能在先人建構的基礎上,開展出具有生命力的新文化。舊有的文物、資料除可作為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的鄉土教材外,更可經由專家學者的研究、整理和分析,賦與舊有資料更新的詮釋,並提供現代社會發展的參考,期為新竹的過去、現在、未來尋求更完整的定位和方向。
《竹塹文獻》雜誌的創刊,則是為了打開新竹地區文史討論的空間,讓文史研究者能在這份刊物公開討論新竹人自己的生活歷程,透過本刊與文獻室的交互運作,期望能帶動新竹地區的文史研究風氣,發覺出家鄉文化價值,並尋找每一個在地生活領域的文化特色。
本期既然稱作「試刊號」,正在表明這是一個嘗試的過程,希望讀者在閱後能對本刊的未來多給意見。本刊園地公開,歡迎不同史觀,不同立場的文史研究者能前來攻佔本刊,也希望本刊能真正成為新竹人討論家鄉事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