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拍攝地點未知。在火車站的兩側月台之間,幾名工人汗流浹背地在車廂後方推動著車廂前進,隨著工人們不斷地施加力道,火車終於得以慢慢地前進。當時候火車車廂在變換軌道、更換車頭時,是使用人力來推動,而今日則是使用另一種專門用來拖曳火車車廂的工具車,相片中的畫面在現代是完全看不到的。當時的火車仍是使用燃煤做為燃料使用,燃煤驅動的火車不像電力驅動的火車方便,每當要驅動火車時,便需要投入大量的煤礦,以及足夠的時間讓蒸氣機產生足夠的推力,因此在月台更換車廂時,並不適合直接開動車廂,而是使用人力來將車廂推動到他處。 隨著科技、時代的演進,許多舊有的產業形式已經逐漸改變,比如說圖片中的鐵道工人便是一例,以及早期高速公路上的收費員等,這些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工作已經逐漸被機械、電子技術所取代,從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