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屏東。在農舍前的曬穀場上,有一對小兄弟正向著四處張望,其中一名年紀稍長的小男孩發現了薛培德牧師的身影,視線固定在了薛牧師的身上。曬穀場上正曝曬著採收完的穀物,除了穀物以外還有綑成帳篷形狀的秸桿。秸桿是指穀物稻作收成以後殘餘的枝桿,秸桿雖然不能作為人類的糧食,但它的功用可不少,除了可以用來當作牲畜的飼料以外,亦可以用來作為生火的燃料,在早期甚至會被作為屋頂的建材,由此可見其實用性。 早期的農家前都會有一處較大的空地用來做為曬穀之用,每當採收完稻作之後便會將作物曝曬在空地上,因此才有曬穀場這樣的稱呼。這個空地除了曝曬穀物以外,也是農戶們活動的空間,年紀較小的孩子會在此處活動,等到年紀增長到足以協助農事時,孩子們便會被領到農地裡幫忙農事。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