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摜九習俗─禁令

摜九本來含有「孝親報恩」、「消災祛厄」的道德意涵,但在「反共抗俄」的戰地政務時期,被視為無意義且是浪費鋪張的「陋習」,在前線戰地必須雷厲禁絕。所以,政令推行之初的每年農曆正月期間,「指導員」會利用村民大會等聚會場合大力宣導,甚至地方政府還派出員警取締。一個單純的民俗節日,變成官民之間嚴重的對立,這在其他地方是少見的。取締「摜九」的禁令頒布之後,一切看似平靜,然而鴨子划水的情形卻不斷在進行著。有些民眾受不了違反傳統習俗的不安感,就乾脆改送代金。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當時民間將摜九禮俗「地下化」,其作法是如下:同村中的「施」「受」雙方事先講好,為避免被取締,今年「摜九」的麵線由商家代送,回禮(餅乾或其他零食)也由商家代轉,在交易的過程中,商家同時完成兩項買賣。因此,一個措施,兩方滿意,三人皆大歡喜,只有第四方的「指導員」被蒙在鼓裡。

此圖為馬祖日報民國53年3月23日報紙。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陳高志(2017)。摜九。攀講馬祖(2 月 18 日)。2019 年 2 月 13 日,取自https://voiceofmatsu.com/%E6%91%9C%E4%B9%9D/
  • 舉行時間
    農曆正月二十九日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