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元宵扛乩

元宵扛乩與平日扛乩的意義不同。平日扛乩是為一般民眾請神解惑,元宵扛乩則是為了擺暝酬神時的迎神遶境活動。一般來說,具有兩座神輿的廟宇,元宵遶境時常用副轎出巡,遶境時常安好武將形神祇於轎上,代表主祀神出巡,或扮演隊伍後方主祀神大轎的前導神祇;而未出巡的主轎神輿,則被請到供桌上受民眾供奉香火。 北竿元宵廟會高潮在跨村遶境時,主方神輿與客方神輿各自代表廟方,作親善的迎接與拜會活動,當兩廟的神輿相遇時,神輿間振擺示好,(兩隊乩將分別將各自的神輿往對方的一側傾斜),好似鞠躬,意指神明間打招呼、問候。接著,若兩尊神明想多親近,兩廟的乩將隊伍就會互相靠攏,讓兩座神輿靠在一起,接著兩組共八人的扛乩將隊開始往同一個方向盤轉,此時外圍的社友會往朝扛乩隊伍腳下丟擲爆竹,讓相見歡的神明在熱鬧的鞭炮聲與鼓板樂中相見歡。有時,是三尊神明或四尊神明相遇,就會看見三組(12人)神輿或四組(16人)神輿靠再一起盤轉,場面十分壯觀。另外,男神與女神之間也有男女授受不親之禮儀,故若相遇的神明有男有女,那兩方神輿就不會互靠盤轉,僅進行擺振示好。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袁孝文(2008)。蕭王府扛乩文化是北竿廟宇源頭。馬祖日報(10 月 14 日)。2019 年 2 月 13 日,取自 http://www.matsu-news.gov.tw/news_info.php?CMD=open&UID=94457;中澳境白馬尊王廟(2014)。甲午年,坂里十三暝-馬糧文化祭。馬祖資訊網(3 月 13 日)。2019 年 2 月 13 日,取自 https://www.matsu.idv.tw/topicdetail.php?f=63&t=12178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