湳雅舊社里的清朝官道上還存在著許多小型的土地公廟,廟雖狹小卻是居民逢年過節必到的地方。土地公與土地婆猶如社區居民的長輩,慈祥的伴隨居民成長,也不收任何代價。筆者收錄了幾篇土地公的傳說故事,充滿了趣味和傳奇,從中分析出裡面充滿了人性好管閒事、狂妄、自私,但也顯現了慈善和節義。他的空間展現了謙虛與平凡,呈現了慈祥長者的親切感。水田街的美田社區有美田福地,湳雅街的147巷有南邨福地,311巷有舊社福德祠,作者也做了綜合簡圖與比較表得出以下結論:空間單純、反映祭祀功能簡單、空間尺度為人所能接受的最小極限、空間尺度隨著時代演變變大、拜亭的空間需求增加、廟前停留空間的聚合功能已消失、土地公廟提供流浪神像停留的地方。土地公呈現平凡的生活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