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此次以『宗教建築』為主題,除了記錄老的宗教建築,亦希望提供新的宗教建築討論與思考的空間。早期的宗教建築為民眾的信仰中心,有時甚至是御賜建築,對全國人民而言,其重要性不可言喻,在空間的設計上,除大殿等朝拜空間外,會另設計一些空間提供民眾沉思、靜坐、修道之用。但現今宗教建築,以佛、道教為例,大多由匠師設計,大部分只是仿外形,缺乏宗教建築的精神和意義,而且也沒有能反應時代的變遷,因此希望,透過『台灣寺院建築之省思』、『社區之神-土地公與土地婆』、『新竹長和宮調查研究』、『新竹基督長老教會120年教堂建築』賜篇文章,我們可以思考宗教建築的社會功能,瞭解其建築特色、歷史沿革,及時代變遷的因素,同時也藉由一些平易近人的故事,更親近宗教本質。 其他單元性的文章,除田野的、歷史的、地理的篇章之外,本期加入『藝術評論文章』,希望在陽剛的建築、文史研究之中,摻雜部份柔性的藝術訴求,讓讀者藉由紙上導讀,輕鬆學習繪畫欣賞入門。 我們期待這是一本多元的刊物,當然,這需要您提供更多文章,才能使『竹塹文獻』更豐富。下期我們將以『社區運動』為主題,也希望能繼續提供您”知”的需求。 最後要特別感謝張德南老師的幫忙和精神支持,沒有張老師的協助,很多不清楚的文史資料是出不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