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代南隘地區的開發初探   

由於南隘地區位於新竹的邊陲地帶,因此許多研究都是一筆帶過,在探訪過程中我們發現南隘區域雖然地方小、人口少,但由於其地理與行政位置的關係,擁有不少清代人文遺跡。本專題重點關注在清朝統治的三個時期:隘墾前期、隘墾期、郊商期。福建分巡台灣道楊景素監工建成深溝高壘疆界稱為土牛溝,將漢番分界。但官方界線擋不住漢人入墾,土牛紅線及番界在地理上可畫分為三個人文區,分別為漢墾區、保留區和隘墾區。南隘地名因金廣福設隘而起,當時有開挖水渠、閩客械鬥等。位於北門的鄭家由科舉轉入商業,還承墾土地,其勢力範圍在南隘不容小覷。由此地盛產荔枝可知極有可能是郊商引進種植。郊商除配合官方參與各項公共事務外,對所居住的社區相當關心。本地區資料取得和查證相當不易。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25&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貢獻者
  • 創作者
    賴黃宗、蔡婉緩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2/07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