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耀勳先生,新竹縣竹東人,1943年(昭和18年)10月,「特別海軍志願兵」第一期,在菲律賓的戰爭中同袍幾無生還,終戰後,他在美軍的集中營生活數月,1946年2月返台。戰後的台灣環境已然不同,不過田先生很努力在新環境中力爭上游,在鐵路局的工作,由基層工人通過幾次困難的升等考試,最後以業務員的職位榮退。 訪談記錄分為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是關於田耀勳先生參加特別海軍志願兵第一期到菲律賓作戰的經驗;在高雄港臨別時喝著訣別酒,因為他們是負責撞美國船的自殺部隊,大家被視死如歸的氣氛籠罩。戰後成了聯軍接收的「台灣兵」,住進了美軍的集中營。對於劫後餘生的體悟,田先生認為有著神明的庇佑,而參戰的經驗使他產生了新的人生觀。他覺得為人一定要心存功德走正路,做任何事情,太過左顧右盼反而會失去真正的方向而不知道怎麼辦。他對人生的體會藉由日本人的俗語『風林火山』四個字當成是做事成功的座右銘。 第二部分是以戰後回台,他的生活景況為主要內容。返台後在報考鐵路局招募新人的考試時,考國語項目對其這一輩受日本教育的人來說很困難,但幸好田先生在復員後曾經在私塾學過漢文和「三字經」順利考上,卻因為沒有送紅包耽擱了兩三年才有機會回鐵路局上班。也遇到過局內針對台灣人的『人事凍結』,不給台灣人工作升遷的機會而取用外省人,主要是為了輔導那些來台的老兵及人員的就業。之後參加升遷特考總共在鐵路局服務了將近四十年。採訪最後還有收錄了田先生在二二八的經歷與感受、生活適應的情形、「海一聯誼會」及四季會參加心得、對日本發動戰爭的看法、目前生活的心境。 對於田先生這樣受過日本教育又當過日本兵的人而言,在當時的年代是很不好受的。為了考慮工作的困難,不敢提過去的事情。為了工作需要,又必須重新讀中國書。這些都是身處在兩個不同時代的人必須面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