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管窺新竹市街客家居民

管窺新竹市街客家居民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管窺新竹市街客家居民

本文針對市郊的客家社區與市區的客家家庭,以二十世紀初期的戶籍資料,目前已完成的論著及筆者的田野調查為基礎,探討新竹市街的客家居民概況。首先分析日劇時代的戶口資料,再分別敘述郊區的客家社區與市區的客家家庭,最後以本文為基礎,規劃進一步的研究計畫。 日劇時代戶口統計資料,就兩個角度觀察統計數字的意義,了解客家村落中以金山面最為重要及市區的粵籍人口是最多數。依照金山面物質關鍵歷史事件把歷史區分為拓墾時代、農業時代、高科技時代。拓墾時代(1772-1834)的金山面最重要的歷史事件是拓墾權的爭議,及兩個現象值得注意,其一為林家與金山面深厚的關係;其二是金山面的閩粵關係。 農業時代(1835-1945)以光緒元年(1875)為地方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台北府時代取代淡水廳時代;金山面在這一年成為一個莊級的行政單位,開始發展農業、宗族、信仰。 高科技時代(1945-2004)大學、軍營、科學園區、高鐵的建立重大發展,打擊了金山面從原來的小農社會形態在日劇時代變遷為茶葉、糖業及窯業等產業的生存。古老的「風空」地名消失對於金山面這個客家社區而言,不只是社會變遷而是社會解組。此時兩股挽救力量分別來自新興的地方文史工作室—高揭「風空主義」,與傳統的民間信仰組織—古老的義民信仰。 本文瀏覽的新竹市客家概況其結果顯示新竹市街的客家村落已在瓦解邊緣。整體而言,新竹市客家移民客家身份認同的維持依靠其與原鄉之間的關係。一聲聲客家的呼喚,伴隨著都市與鄉村、科技與人文、傳統與現代、國家與地方的多重對話,正艱苦而不對等地進行著。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創作者
羅烈師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5/01
ISBN
ISSN10287329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