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論「十八尖山」與「三台山」

筆者強調《淡水廳志》書中內容,第一,有一座離新竹很遠的天馬峰存在;而且《廳志》編纂者把它視為竹塹山脈的發展;第二,《廳志》精確地使用十八尖山這個名詞,來稱呼淡水廳治附近、「現在的」這個十八尖山,因此三台山跟十八尖山在《廳志》編纂者眼中,應該不是同一座山。 進一步探究「廳治在三台山下」的「三台山」究意意指為何?其線索第一、漢人很早就知道竹塹東南有一座大山是三台山;第二,道光至同治年間認為天馬峰為竹塹諸山之源;第三,最慢到光緒年間,三台山跟「嘉璃山」被視為同一座山;第四,依光緒年間謝維岳之言,三台山在五指山之南,與《廳志》描述的天馬峰基本上在同一個方位上。由《廳志》前後文與各志的內容安排看來,「三台山」應總括了自三台山起的竹塹諸山,呼應〈州域志〉中廳治位於「來龍所結內也」的說法。 三台山指稱對象雖隨著時間改變而有所更易,但仍不出以下兩種說法:一是遠在塹城數十里外的大山,一是方志敘寫力受傳統堪輿觀點影響,描寫形勢時的概括稱呼。其確切指稱可能尚有未盡清晰之處,但都與十八尖山無關。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李維修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5/04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