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竹市動物園老園長的回憶

日治時期編列「新竹公園」內「動物小屋新設經費」是新竹市動物園成立的先聲,1936年成為公園兒童樂園的一部分,於1953年改稱「中山公園」,隨後由旅日華僑何國華陸續捐贈動物以及修建天然獸欄,1971年省府核准成立「新竹市立動物園」,成為獨立的行政機構。除了人事、例行工作之外,還要面對許多疑難雜病,如動物傷人危險事件、動物疾病防治、入冬後的防寒、漚心瀝血的動物防護、動物失竊之難防等等,另外園內動物的增補的主要來源為購置及捐贈,交換贈與則是動物園間常見的互惠方式。動物園除了觀賞益智等社教功能外,還有下列特長:動物的救濟院所、古物的中途之家。但缺錢、缺地、缺人手使動物園永難發展,必須用盡心思增加門票收入,也因動物園社教功能更形重要,為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經常配合慶典節日舉辦各項活動,並在缺錢因素下,和其他動物園以交換方式達到動物配對願望,添增新動物,並積極推動「認養動物」活動,藉由認養可付出更多關愛,及影響周圍親友子女,讓動物們走入市民生活。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蘇金城、張德南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5/04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