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物系列】竹塹之光-張清郎的音樂人生

【人物系列】竹塹之光-張清郎的音樂人生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人物系列】竹塹之光-張清郎的音樂人生

享譽國內外數十年男中音名聲樂家,新竹市傑出優秀子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前院長張清郎教授,畢生在音樂領域所做貢獻豐富多元,包括中外歌劇名曲演唱、合唱指揮組訓、藝文活動製作、臺灣名謠推廣、大學音樂教學、編輯著作出版等。 本篇介紹其家世與學習經歷:在新竹師範學校參加全校歌唱比賽,一鳴驚人贏得首獎;民國四十六年青年音樂社得識計大偉總社長,計大偉教授在新竹合唱教學的耕耘,培育愛樂的態度對張清郎生涯規劃有著關鍵性的影響,促使他最終決定朝音樂教育殿堂邁進,成為終身志業。民國五十年初考取師大音樂系,深覺日後肩負師範教育傳承的使命。民國五十三年首次公開在臺灣省交響音樂會獨挑大樑演唱,隔年以音樂系聲樂組第一名畢業。民國六十年中廣公司舉辦「中國藝術歌曲之夜」,張清郎獲邀獨唱四首,經此名揚全國,堪稱是其職業演唱生涯濫殤之作,奠定日後在臺灣樂壇逾四十年的重量級演唱家地位。 民國七十四年年中舉辦「張清郎教授中華民歌獨唱會」,巡迴全省共計二十五場;四十餘年歲月也經常獲邀出國獻唱,宣慰僑胞,兼作國民外交,國際藝文交流,足跡遍及亞太、北美、歐洲等。在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底公費赴奧地利深造進修一年,矢志提升臺灣歌曲藝術化。透過教學出版與演唱合唱,提升臺灣歌曲,早在民國六十六年陸續成立「田園合唱團」、「青田合唱團」、「臺灣合唱團」等啟迪教化歌唱普及。民國九十七年母親節感恩音樂會,首演《四時婿》張清郎教授作詞,全曲由聲樂家依歌曲時令演唱,呈現「詩中有樂,樂中有畫」的意境,也是張清郎教授的「封筆之作」。民國一百年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二歲。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創作者
計安邦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3/11
ISBN
ISSN10287329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