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一八九五世變哀歌--劉梅溪及其《乙未年遺稿》

筆者透過臺灣吳三連基金會典藏的新竹文人劉梅溪的詩歌手稿史料《乙未年遺稿》來探討一九八五年甲午戰敗清廷割讓臺灣給日本當時的社會現象及重新梳理、建構作者小傳,對劉梅溪有了較清晰的彙整與描述,且經由其詩作的描摹與表露,彰顯作者的生命際遇和人生行動,尤其在作者關於乙未內渡的抉擇考量方面。 《乙未年遺稿》所記載的是日人來臺初期,臺灣人誓死抗敵但在日軍強力掃蕩下只能無奈接受殖民統治的傷痛。藉由《乙未年遺稿》我們可以看到劉梅溪筆下描繪的臺灣圖像顯彰當時權奸誤國禍延海外、臺地民情變易、世界變遷賢士隱。 除了劉梅溪當年所見所惑的臺灣景象外,詩集中最令人鼻酸不忍的還是詩人內心世界的披露,透過《乙未年遺稿》的觀察,可以發現其所傷痛者包括:人生價值的崩毀、國族認同的衝擊、殖民下自我心志的堅持、內渡與否的掙扎等,涵蓋了個人「小我」與國族「大我」的相關問題。 劉梅溪以近似寫日記的方式,記下了每一天的煎熬情緒,整體詩作中流露的是無比的傷感與著急,茫然而無奈的人生際遇,因而形構了不同的修辭與敘事倫理,故而造就了《乙未年遺稿》的特殊意義。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詹雅能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3/11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