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地點未知。一名理髮師正在替老人理髮,他左手拿著梳子,右手拿著剃髮刀,小心翼翼地修剪著客人的頭髮。坐在椅子上的老人披著一塊大布,剃髮刀剪除的白髮掉落在布料上,蒼蒼白髮在陽光底下特別的顯眼。理髮師所使用的理髮工具現今有不少已經機械化,像照片中理髮師右手所使用的剃頭刀,在現代小孩的理髮體驗中,是充滿著「嘎拉嘎拉」的機器聲,而稍微年長些的民眾才經歷過這種仍用人力驅動的剃頭刀。
以往的理髮師不像現今的髮型設計師,他們的理髮過程、成果都很簡單,就只是將變長的頭髮給剪短,不會花費額外的心力去設計髮型,更別說是染髮、燙髮了。這其中當然是因為臺灣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既有的資源除了可以餵飽人民以外,也可以培育髮型設計這種需要美術能力的人才。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