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地點未知。女孩穿著一套時髦的洋裝,衣領的邊上裝飾著蕾絲,胸口處有個蝴蝶結作為裝飾,裙襬處織有一個小口袋以及一些花紋,口袋內塞著一條擰成一塊的手帕。她綁著一束短馬尾,頭微低,靦腆地笑著看向薛培德牧師。相較於同時期其他民眾身上所穿的破舊衣物而言,小女孩身上穿的洋裝看起來很新穎、漂亮,小女孩的家境可能不差。
自西元1950年代以後,臺灣的紡織產業才有比較好的成長環境,那時候國外的紡織品被列為限制進口品,因為此政策才使得臺灣的紡織品擁有自己的市場,不需要面對紡織技術相對成熟的競爭對手。再者,美國的經濟援助中,即以較低廉的價格將「棉花」販售給臺灣,在擁有良好產業環境、便宜的原物料下,臺灣的紡織產業飛速地發展。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