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龜山島物資分發紀實(21):龜山島村莊的街道,可見以鵝卵石建造的住宅

1960年代,龜山島。從村莊入口看去,居民們正走過街道,將麵粉及其他物資搬運到街道後的廣場上,而更後方的湖泊是龜尾湖;廣場上有著一座高聳的金爐,是用來焚燒祭拜用的金紙;當地人行走的道路是以石塊鋪設而成;小徑兩旁是當地居民的住處,兩側房屋的牆壁是用海邊的石塊堆砌而成,再用泥漿將縫隙補上;屋頂則以茅草鋪成,再用上乾枯枝幹將茅草固定住;幾根電線桿佇立在街道上,電線從村莊中心處向外鋪架。 島上的建築多如同照片中的屋舍一樣,以石頭做牆,茅草為頂,而以磚瓦為屋頂的建築很稀少,僅有少部份人家會以磚瓦建造房屋,一來是因為島上無法自行生產磚瓦,須從本島運送至島上;二來是島上居民們相信只有神明居住的地方(即廟宇)才能用磚瓦蓋屋頂,直到六零年代後,才逐漸有人興建水泥、磚瓦居舍。(Barry L. Schuttler/攝)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新世語文化有限公司
  • 貢獻者
    檔案管理者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創作者
    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zh-TW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