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龜山島。.船上的物資已經陸續地卸放到岸上,幾名救濟會成員在視察完物資的卸放後,便由村莊中的小孩陪同前往村落,穿著硬底鞋的救濟會成員在礫石堆上相當難以行動,移動速度遠遠比不上赤腳行走的當地小孩。在高處的杆架上,掛曬著漁民們用來捕魚的網具。在岸邊,一名軍人仍觀看著村人們搬運物資的狀況,以避免有人趁隙偷走這些物資。遠處的草屋下,數名居民正看著岸邊的一舉一動,這些人多是小孩。 龜山島是一個漢人漁村,白天時,男子多會與船團一同到島外從事捕魚作業,島上僅會留著婦孺老幼,當男性出外工作時,便會由婦女處理島上發生的大小事,女性也被允許有私有財產,很多時候祭祀活動也會由女性主持。但即使如此,社會仍較重視男性,村莊中的重大決策仍有男子開會決議。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