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1960年代,新北市-萬里區。沙灘上停放的幾艘舢舨,有的舢舨停放在一起,而有的則是獨自地停放在一旁。攝影者的眼前有一艘舢舨,船身因為船底有些彎曲而使得兩端微微翹起;船頭綁著一條長繩,繩子的另一頭繫在大石頭上;小艇上擺放著若干船槳,船槳平行的放置在一塊。在遠處的小沙丘上,幾間低矮的小木屋攏聚在一起,房屋的周圍架設著許多竹桿,用來曝曬漁網以及漁獲。 舢舨是一種平底的木船,最早起源自中國南方,而後廣泛地流傳到東亞的漁民文化中。這類型小艇因為船身較小,且船底為平面結構,故不適宜進行遠洋活動,僅適於沿岸漁業活動、運輸。在台灣早期漁民社會中,是很常見的漁船種類,那時的航行技術、漁船及冷藏技術尚未發展,漁民們多是從事著沿岸的漁撈作業。(Barry L. Schuttler/攝)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