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1960年代,新北市-萬里區。小女童在礁石林立的沙灘上遊玩,她身上穿著一件連身泳衣,腰際處有兩圈荷花邊;女童頭上的髮絲被海水給浸濕,在陽光下顯得烏黑亮麗。女童身旁的礁石有著各式各樣的形狀,有的像是松茸,有的像是一張天然的餐桌,礁石的側邊都有著若干的坑洞,是長時間被海浪拍打所形成。海灣的另一側,岩壁好似一層層向上的階梯,每層之間都有著顯著的差異,這是由於板塊活動而導致的地層抬升,臺灣的北部、東部海岸都有類似的景象。 在空閒之餘,能有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是如何地令人欣喜,在早先沒有3C產品、沒有遊樂園的年代中,自然便是最佳的嬉戲場所。孩童們在草原、沙灘上奔跑,在陽光、樹蔭下閒聊遊玩,那是屬於上一世代的童年光景。(Barry L. Schuttler/攝)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