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拍攝地點未知。一名身穿背心洋裝的小女孩站在人群之中,她正看著物資配給的過程。一旁的民眾手裡拿著摺好的布袋,等待著領取物資。女孩身後的男子提著一把雨傘,身旁婦女的衣服被淋濕了,外邊正下著雨。女孩的身旁的婦女手中拿著領收單據,單據上會寫有詳細的資料,舉凡:姓名、年齡、職業及家中人員名單等,居民及配發人員都各持有一份這種資料,發放物資前會先詳加對比,再將應分配之物資給予該受贈居民。
救濟物資配給制度起初是由天主教福利會實施,目的是為了使當時氾濫的冒領、轉賣事件減少,便設立了配給制度來控管物資發送流程,後來發現效果絕佳,基督教救濟會便也引入此模式。此外,在美援前期,當還沒有確立配給制度以前,部分的地方教會曾誤以為這些美援物資是福利會捐贈給地方教會的物資,而將物資優先配發給教友或是利用這些物資來換取其他物品,以改善教會的設施。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